雙色球2024089期 鬼谷子綜合點評
發表于:2024/08/01 21:46:19
張曉靜 牛 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僅是對現行人才政策的優化升級,更是對未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遠布局。應通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強化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營造開放透明的人才創新環境等措施,整合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實現人才資源最優配置和最大效能發揮,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供持續動力。這對提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自主培養體系
創新驅動靠人才,人才培育需教育。當前形勢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速培養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一方面,建立以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為導向的學科調整機制,同步優化人才培養策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科技發展態勢,動態調整高校學科設置,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實施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突破計劃,提升基礎研究的組織化程度,在重大任務完成中提升學科建設能力。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推進科教融合協同育人,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鼓勵跨學科研究,以培育新的研究領域和創新點。通過建立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內部培養,強化實踐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提供堅實人才基礎和人才儲備。
另一方面,完善以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參與的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完善前沿技術領域布局,建立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形成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強關系”。高校通過與企業、科研院所建立長效化、可持續合作模式,將實驗室、博士后流動站、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建到企業,讓高校師生依托企業研發平臺帶動創新團隊培育,在真實工程環境中開展科技創新,解決產業痛點。同時,建設科學和技術融通發展的實驗室體系,抓好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后一公里”有機銜接。此外,通過完善專業布局調整機制,增強人才培養對產業發展的適配性,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
完善評價激勵機制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健全完善科學的人才評價激勵體系,激發人才的創新潛力,充分發揮人才的核心作用。
一方面,構建創新人才科學綜合分類評價體系,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堅持“用人者評價”原則,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建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并自主開展評價工作。從“破四唯”入手,優化評價與激勵機制,實現評價體系的個性化和差異化。對于基礎研究人才,重點評價原創性、科學價值和學術影響力;對于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則注重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能力。合理設置評價周期,延長基礎和青年研究人才考核期,減少頻繁考核,為科研人員提供自由探索和研究的空間,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體系,實行常規與快速雙軌制,通過長周期穩定支持,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穩定發展路徑,同時為有重大創新突破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快速成長通道,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另一方面,建立創新成果和科研收益分配相銜接的多元化人才激勵機制。增強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構建競爭性與穩定性并重的科研資助體系。優化高層次人才激勵政策,推進薪酬體系改革。實施以崗位績效工資為主的薪酬激勵制度和以實際貢獻為主的差異化福利制度相互協同及動態調整策略,切實推進高層次人才分配方式靈活化,使已有政策規定的高層次人才協議工資、年薪制、項目工資制等工資形式付諸實施。對科技人才從事基礎研究等研發周期較長研究的,或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研究的,應提高基礎薪酬,并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產業大基金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充分調動高層次人才積極性與創造性。
營造創新生態環境
打造國家戰略性人才高地,關鍵在于優化政策支持,實施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推動區域協同和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吸引集聚人才。
一方面,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建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生態系統。要深化科研機構自主權與治理結構改革。在研發機構中開展首席科學家全權負責制改革試點,以實現頂尖人才相互吸引、培養與成長,形成推動科研創新的良性循環。同時,完善用人單位的聘用制度、公開招聘制度和人員交流政策,形成高層次人才快速成長、創新驅動的用人機制。通過人才服務增值化改革,全面賦能人力資源開發、引進、流動和配置,實現高層次人才服務事項的一站式整合,實現從“保障型服務”向“發展型服務”轉變。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和創新的科研環境。
另一方面,構建人才高地雁陣格局,推動區域協同形成內在合力。通過夯實內循環基礎,暢通國內人才大循環,凝聚區域人才能量,形成強化國家整體優勢的合力。在此過程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關鍵區域可發揮頭雁引領作用,利用區域特色,推進區域間人才協同培養與差異化發展,整合并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組建跨區域的人才發展集團和人才發展基金,支持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市場化的人才發展主體,深化區域人才共同培養與治理,為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奠定堅實基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來源:科技日報)